您的位置:首页  事业规划  院系规划
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 2006-04-13

电气工程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是南通大学成立之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于电气工程学院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谋划未来,规划发展,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发展现状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电气工程学院目前现有学生1200多人,教职工60多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50%以上,高级职称人数约占教师总人数的23%。目前学院设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共4个专业方向以及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点,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为省重点建设学科和校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为校重点学科,自动化专业为省特色专业和校品牌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省和校品牌专业建设点。学院设有校级科技创新基地:南通大学电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校级研究机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和系统科学研究所。学院设有生产过程控制、物流控制、运动控制、智能建筑、计算机控制、测控技术、控制电机、电工电子、PLC、EDA等十多个实验室,实验设备总金额约为1000万元,实验室用房2500多平方米,部分实验室的设备在国内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为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生产过程控制实验室为浙江浙大中控科技有限公司与我院合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2003年该实验室被南通市列为“南通市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应用技术服务中心”。
(二)发展机遇
从南通市 经济 建设与社会发展,以及南通大学的结构调整趋势看,今后5年,电气工程学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是学校全面推进二级管理,使学院在办学、教学科研等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使得学院能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加快学院的建设。
二是南通大学发展战略调整的机遇:随着学校的发展,工科将在学校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电气工程学院作为工科中较早建立的系科之一,有机会在学校的发展中做出重要的贡献。
三是南通 经济 的快速发展机遇:随着南通 经济 发展的进一步加快和长江三角洲 经济 区域的重新划分,尤其是“科教兴市”、“以工兴市”和沿江、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发改委首次批复的南通如东县洋口港大型风电厂示范项目风力发电基地的建设,南通市船舶行业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及船舶制造企业新一轮现代化改造计划的全面实施,南通作为“建筑之乡”对智能建筑领域人才和技术越来越多的需求,为电气工程学院服务地方社会、 经济 建设带来更多的机遇。学院的学科方向也积极与地方 经济 发展相适应,多年来我院的风力发电等特色学科方向及船舶电气、建筑电气等新兴学科方向在服务地方 经济 与学科建设良性发展上齐头并进,已形成良好的技术沉积,具有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为我院人才培养、产学研工作及学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四是校党政高度重视学院的发展:校党政在推进学校发展的同时也为学院争取了发展的空间。电气工程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服务地方 经济 建设方面有良好的基础,这给电气工程学院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面临的挑战
今后五年,电气工程学院在面临的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的严峻的挑战:
第一、师资队伍建设尤待加强。由于院系调整原因,在南通大学组建后,电气工程学院师资队伍存在学历层次偏低、高职比及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2/3,教学科研积累少,缺少学科核心和领军人物。因此迅速造就一批具有开拓精神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实力是学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学院的科研实力有待提高。我院无论在学科实力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与国内其它重点大学的同类学院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如何在高层次纵向课题和项目上争取到更多份额,如何争取到与地方企业更多的高新技术研究、应用和合作开发项目的机会;如何在地方 经济 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对于电气工程学院都是十分严峻的挑战。
第三、电气工程学院只具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一个硕士点,实现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大面积突破,争取尽早实现博士学位授予点零的突破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
第四、电气工程学院如何在南通大学建设和发展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服务社会等方面走在前列,这些都对学院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办学整体水平和综合效益,为地方 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院定位
类型定位:教学型,逐步向教学研究型发展。
层次定位:在稳定本科招生规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成人教育。
培养目标定位:立足南通,服务江苏,把电气工程学院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学科专业特色的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 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规模定位:2010年本科生规模为1100人,研究生规模达50人以上。
(三)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学院的发展目标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学科整体水平,提高办学效益,实现学院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培养、造就在国内外有影响、学术水平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有标志性研究成果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及高水平的优秀研究群体,本学科将引进、培养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术带头人3~5名,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10名左右,其中本学科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不低于70%。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为支撑,集中优势力量,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实现科技强院的目标,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通过五年的建设,把本学科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教学与科研基地,使本学科在教学与科研整体上达到省内领先水平。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不少于2项;市厅级科技进步奖多项;获省部级及以上课题不少于10项;获各类专利3-5项;出版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研究专著2部;出版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教材3-5部;发表在SCI、EI和ISTP论文12篇以上;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60篇以上;到2010年,纵向及横向科研经费每年不少于600万;自动化专业建设成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成为江苏省品牌专业;获省级精品课程2门以上,校级精品课程5门以上;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争取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指导学生科技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5项。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学科建设
加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建设力度,努力将其建成具有一定学科特色和学科基础的省级重点学科。同时加大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建设的力度,努力将其建成具有一定学科特色和学科基础的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筹措建设资金投入实验室和研究所的建设,进一步加强电气工程公共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为南通大学相关科学研究提供硬件、软件平台,为地方 经济 建设提供科技服务,为人才培养提供科研和实践环境。
(二)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加速硕士点的建设
加强现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点的建设工作,着力准备新增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两个硕士点的申报工作,力争五年内学院新增两个硕士点。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的组织体系、规章制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实施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注重研究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逐步形成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特色。积极开展与江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不断探索研究生教育新模式。
(三)力争博士点零的突破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握机遇,增强建设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分解博士点申报书中有关材料,确立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制订工作计划与时间表,把任务逐一分解到每个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围绕重点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和新专业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建立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造就大师、名师,培养一批学科、学术带头人。加大现有师资专业结构的调整力度,拓宽师资来源渠道,逐步改善骨干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鼓励教师多开课、开好课,不断优化师资的知识结构。到2010年,教师队伍中,高级职务比例达45%~5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不低于70%,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20%,其中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
(五)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大本科教学经费投入,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提高综合素质。优化专业结构。在人才需求预测的基础上调整学院的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布局,强化内涵,创特色,创品牌,尤其要重视社会所急需的具有学校资源优势的国家专业目录外的人才培养。加强课程建设。面向学生、面向学科、面向社会进行精品课程建设。逐步扩大双语教学课程比例,建设一批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群)。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本科专业与综合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建立若干个学生实践训练中心,进一步加强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成。
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比赛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扎实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力争在国家、省、市各类、各项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加强评估工作,与国家评估制度相衔接,充分重视社会评估,建立和完善以本科专业办学水平评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课程评估、教师教学水平评估、实验室评估、学生综合评估、毕业生社会评估等为内容的评估制度,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努力探索和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大学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把本科教育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加强与地方厂矿企业合作与交流,推行“预就业”培养模式和为用人单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同 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密切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毕业生为西部服务,支持学生考研深造,提高一次性就业率。
组织成立各类学术团体,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及论坛、研讨等活动,加强社员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六)坚持产学研结合,积极为地方 经济 为服务
紧紧依托学校的学科、人才和科技优势,吸引社会资源发展科技产业;围绕地方 经济 发展中共性问题,组织联合攻关,为地方 经济 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形成与地方 经济 紧密相关的新的生长点,催生出一批成效显著,引领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的科研成果。
继续深化我院与相关风电设备厂家和运行商已建立的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继续强化“风电班”的人才培养工作,为对口企业输出更多的技术人才、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继续加强与江苏东源电器等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关系,促进我院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推动产学研合作和企业的技术创新。
加强我院船舶电气等新兴学科建设,提高相关领域的科研能力和师资队伍建设。围绕南通市大力发展以临港工业为龙头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与企业联合组织高科技攻关项目,取得显著 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探索与科研院所合作的新路子,充分吸纳社会研究资源,组建具有明显区域特色和学科优势的研究中心,逐步建立起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教新体系。
(七)开展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水平
进一步加强我院对外交流合作工作。结合学科建设方向、科研工作亮点、人才培养规划,有目的、有重点地推进我院国际交流与合作。
不断加强和巩固与国外高校的联系,积极寻求高层次、高水准的国际合作伙伴,在本科与研究生层次开展广泛的联合办学。大力推进留学生教育。大力开展学术交流,保证重点学科每年都有部分骨干人员参加本学科举办的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积极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和省级大型学术会议。
(八)建设大学文化,打造体现学校特色的大学精神
增强全院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树立起敢于争先、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和开拓进取、拼搏攀登的精神气质。引领全院师生弘扬新时期的奉献精神、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和团队精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健全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大院务公开的力度,进一步推进学院科学化、民主化管理的进程。优化组织结构,建设制度文化。以精神文化为动力,物质文化为基础,制度文化为保障,构建和谐的文化环境,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
以学风建设为龙头,全面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激励措施,使学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保障和措施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学院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分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在全院形成认真学习、民主讨论、积极探索和求真务实的风气。以制度和政策吸引人、留住人、激励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努力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