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事业规划  院系规划
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 2006-04-15

一、现状分析
机械工程学院是南通大学较早建立的学院之一,是培养高层次工科人才的摇篮。几十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急需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教学、科研成果丰硕。
机械工程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00余人;教职工80人;专任教师5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8人,高职比为45%;专任教师中博士、硕士的比例为63%。学院内拥有机械设计、金属切削、测量技术、流体传动、计算机控制技术、测试技术、机械制造工程、开放式创新实践实验室等10个实验室。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00万元,生均仪器设备值8700元,具备了较完善的教学实验手段和较好的科研手段。
机械工程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在扎实地抓好教学基础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和科技服务工作,拥有机构学、计算机图形学及CAD、智能材料结构系统、机器人技术等多个研究室,完成了多项省、市(厅)级科研项目。“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是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和省级优秀学科梯队。
机械工程学院一贯以务实、求精的指导思想贯穿于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把“素质”、“知识”、“能力”的均衡发展作为加强素质教育的主要要求。学院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注重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宽厚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历届毕业生中的教授、高级工程师、博士、厂长、经理以及各个企业的技术骨干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为母校争得了荣誉。
二、机遇与挑战
今后5年,机械工程学院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是南通大学的组建给机械工程学院的发展搭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齐全的学科和专业门类为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科交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供了极为优越的发展环境。
二是长三角区域 经济 发展机遇:国际制造业向长三角地区的转移给机械工程学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世界顶级的先进的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给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机械工程学院提供了更多的高新技术研究、应用和合作开发项目的机会,使机械工程学院的产学研结合的工作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是南通地方 经济 的发展,尤其是“科教兴市”、“以工兴市”和沿江、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南通在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将需要大量的人才和更具竞争力的技术与产品,这对机械工程学院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培养优势和学科、专业发展优势为地方 经济 建设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今后5年,机械工程学院在面临着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第一、南通大学的组建是在我国高校合并浪潮末期进行的,很多优惠政策离我们而去,国家对高校的投入目前不可能有明显增加,而且教育经费投入的重点是重点高校,南通大学难以从国家获得大的投入,学校的发展将面临着更大的资金和人才竞争的压力,这种压力同样会传递到学院的各项工作。
第二、南通 经济 发展过程中,很多区域外的高校加大了对南通 经济 发展的辐射,成为南通 经济 发展的重要合作对象,区域外高校机械工程学科强手如林,这对机械工程学院为南通 经济 发展服务的实力提出了挑战。
第三、南通大学作为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学科建设将成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重点学科将成为学校投入的重点。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大面积突破,高水平的学科竞争对学院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十一五”学院发展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精神为指导,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学院的各项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推进科学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加快知识创新,立足南通,服务江苏,面向全国,为地方 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二)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努力,将学院建成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在江苏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明显的机械工程学院,成为江苏省、南通市高层次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 经济 发展的重要基地。
学院定位:教学型学院,“十一五”期间逐步向教学研究型学院过渡。
四、“十一五”期间的主要任务
(一)本科教育
根据南通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今后五年,学院本科生招生将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稳步增加,到2010年在校本科生达到1400人左右。
坚持以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为重点,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全面开展课程优化整合,规范教学管理,建立高效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入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积极探索并建立适应地方 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多方向”的原则,修订和完善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实行因材施教,以适应人才培养的复合型与多样性的要求。
(二)学科及专业建设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重点建设优势学科,同时加强其他学科的建设,积极发展代表21世纪方向和国家及地方 经济 建设急需的新兴、交叉学科。
在已有的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学科特色和自身优势,经过5年的努力,将该学科建设成江苏省重点学科,同时,加大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学科的建设力度,使其成为学校重点学科乃至江苏省重点学科。
今后5年,学院将积极拓宽专业方向,大力推进专业调整,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增设“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等专业,专业数上升至3~4个。继续加强专业建设,力争建设1个省级品牌专业或品牌专业建设点。
(三)研究生教育
积极开拓和发展研究生教育,力争到2010年建成“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学院在校博、硕士生达80人左右。
(四)继续教育
建立并完善与地方 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继续教育体系,在积极开展成人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加强非学历教育,联合地方重点企业开展技术及管理干部的各类培训,特别是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等领域加大对社会各类人员的培训力度,积极为地方 经济 建设培养急需人才。
(五)科研工作
1. 科研经费
在“十五”基础上,科研经费年增长率力争达到30%,争取“十一五”内申报成功10项省部级及以上级别的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力争科研经费达600万元。
2. 科研成果
“十一五”期间,累计公开表论文300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占80%,10篇左右的论文进入国际三大检索(SCI、EI、ISTP),出版专著2部,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1~2项。到2010年,力争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2项,市厅级奖励4项。
3. 科研基础建设
“十一五”期间,力争创建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2~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并积极与企业联手,建成市级纺织机械工程技术中心,光机电工程技术中心等。
调整学院内部各研究室、整合资源,建成一批校级重点研究所(中心)。
4. 应用与开发
以应用研究为主,在现有“CAD/CAPP/PDM一体化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等推广应用较好的基础上,拓展高新技术推广应用范围和领域。面向区域和地方 经济 建设大力开展应用示范和技术创新研究。
(六)队伍建设
1. 师资建设
到2010年,学院教师总数达到70人左右,逐步调整,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到2010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及博士学位的占比不低于80%,其中博士学位占20%左右,教授、副教授占教师总数的45%~50%之间。
抓好梯队建设,在现有“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师资培训机制,面向国内外引进人才和智力,努力造就一批在省内外乃至国内外有影响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1~2人。实行主讲教师制,逐步建立起特聘教授、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主讲教师为主体的骨干教师队伍。
2. 党政管理队伍
努力提高管理干部队伍素质,强化激励竞争机制,建立起一支与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和综合性大学要求相适应的、与学院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高效、精干的党政管理队伍。
(七)实验室建设与条件装备
大力推进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及实验室的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新建一批与新专业配套的实验室,如测控技术与仪器综合实验室、船舶与海洋工程综合实验室、模具设计与制造实验室、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验室等。
积极争取实验室的经费投入,更新陈旧设备,为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实验平台支撑。
加强特色实验室建设,力争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建成校级乃至省级重点(特色)实验室。
五、措施及保障
(一)明确目标,科学发展
学院从实际出发,科学分析自身的办学水平、师资力量、学科优势,明确办学目标,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和治院方略。要按照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机制建设为重点、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以科研工作为支撑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学院各项改革。要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观念,大力提倡以人为本、民主办学的思想,充分调动全院每一位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根据学校和学院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论证、系统筹划、适时调整,快速推进,促进学院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要建立精干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管理干部素质,提高办事效率,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健全一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管理机制,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认真规划的基础上,切实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配合学校稳步做好师资培养进修工作,在学院内部逐步改善高层次人才的工作条件,稳定现有人才,加大高学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加大引进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工作力度,广泛借用海内外人才智力,组建一支校内外结合的教师队伍。
(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加大课程建设及投入力度,到2010年,建成1~2门省级精品课程,6~8门校级精品课程,到2006年,完成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学士学位评估工作,2007年完成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努力改善教学手段和方法,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CAI技术,使之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工具。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实验教学改革、建设一批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充分利用南通市周边的新兴高科技企业、民营企业,为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提供便利。
(五)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
实施“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科研及科技开发——队伍建设——条件建设”的一体化战略,以创水平、创特色、创效益为目标,建设好学院的省、市级重点建设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促进学科上档次、学术上水平、为研究生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发挥学院整体优势,广泛开展科研、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工作;扩大学术交流,充分利用互联网与已有的合作伙伴关系等与国内外大学相关学院进行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
(六)加强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学院的党政集体领导,充分发挥学院教职工的积极性,以人为本、以法治院、民主办学。
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思想舆论引导,重视对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教育,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对各项业务工作的保证作用。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南通大学校风,营造良好的学院学术氛围和育人环境。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