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事业规划  院系规划
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 2006-04-17

一、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1.学院现有轻化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化学(师范)6个本科专业;
2.目前在职员工93人,其中,专任教师67人、教授9人、副教授19人、讲师27人、助教12人;
3.在校学生1800余人;
4.学院有学生实验用房5500M2,教学仪器设备价值1088万元;
5.“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应用化学”于2005年被遴选为校级重点学科;
6.轻化工程专业于2005年被遴选为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7.2005年成立了“染整技术研究所”(校级研究所);
8.“生命化学实验示范中心”于2006年联合申报获得省级实验示范中心。
(二)机遇与挑战
1.机遇
⑴ 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机遇。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将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主体多元化,为学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
⑵ 江苏教育发展战略调整的机遇。江苏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变,将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40%,为学校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当然也就为我院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⑶ 长三角区域 经济 发展的机遇。随着长三角区域 经济 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资本和产业向长三角地区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特别是苏通大桥的建成,为学校主动接轨上海,带来了独特的区域优势。
⑷ 南通 经济 社会发展的机遇。“十一五”是南通 经济 社会全面腾飞的关键期,南通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江海联动和区域共同发展等战略,将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和更具竞争力的技术成果。这给我院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挑战
⑴ 我国高校已由前几年的规模发展转变到以内涵建设为主,而我院则刚由三所院校合并组建,人才的培养、资源的整合、学科的融合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任重道远。
⑵ 南通 经济 社会处于超常规发展的阶段,很多区域外高校加大了对南通 经济 发展的辐射,我院面临着竞争的压力。
⑶ 随着民办高校的迅速崛起,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逐渐进入我国教育市场,这对学院的发展将产生较大影响。
(三)优势与不足
1.优势
⑴ 办学传统好。我院由原三所院校的相关系科合并组建而成,具有优良的办学传统和较强的师资实力,在省内享有良好声誉。
⑵ 发展潜力大。通过加快发展和资源重组,综合效益将更为明显。
⑶ 专业适应强。学院现有专业绝大部分是根据地方 经济 社会的特点而设置的,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产学研的结合,专业结构的优化,与 经济 社会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这为我院更好地服务于地方 经济 夯实了基础。
2.差距和不足
⑴ 学科整体水平有待提升。硕士学位授予点尚未突破,还缺少更高一级的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学科间的交融与创新有待深化,一些学科特色优势不明显,研究方向尚需凝练,优秀学科团队还较少。
⑵ 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在省内有影响、知名度高的学科带头人还不多,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少数学科专任教师相对较少,队伍结构有待调整和优化。
⑶ 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增强。国家级的项目以及标志性成果较少,科研经费总量偏低,为地方 经济 社会服务的能力还不够强。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全面提升办学整体水平和综合效益,为地方 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学院定位
⑴ 将目前的教学型逐步向教学研究型发展;
⑵ 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适度发展继续教育;
⑶ 本科生1800人左右,研究生大于20人;
⑷ 立足本地,服务江苏,面向全国。为 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江苏“两个率先”和本地全面腾飞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和知识贡献。
(三)发展目标
时间
项目
2005年
2007年
2010年
校级特色专业
0
1
2~3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0
0
1
校级精品课程
0
0
6
教学实践基地
0
16
24
教育教学
时间
项目
2005年
2007年
2010年
校级特色专业
0
1
2~3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0
0
1
校级精品课程
0
0
6
教学实践基地
0
16
24
科研项目
时间
项目
2005年
2007年
2010年
省部级以上(在研)
7
10
10~12
市级及横向
8
10
10~12
科研经费(万元)
70
500
出版专著
0
0
2
SCI、EI、ISTP论文
10
7(2006年)
12
省部级以上奖励
2
师资队伍发展
学院师资队伍由2005年的59人发展到2010年的85人,其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发展目标如下表:
学历结构目标分解表
2005年(59人)
2007年(67人)
2010年(85人)
博士
7
15
25
硕士
40
42
37
学士
12
10
23
职称结构目标分解表
2005年(59人)
2007年(67人)
2010年(85人)
正高
6
9
16
副高
23
19
27
讲师
25
27
27
助教
5
12
15
在承担公共基础课的基础上,确保承担本学院教学工作的教师与学生的师生比达到1∶18。
学科建设
时间
项目
2005年
2007年
2010年
硕士点
0
0.5
1~2个
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应用化学、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1~2人
实验室建设
时间
项目
2005年
2007年
2010年
面积(M2
5500
5500
17000
总价值(万元)
980
1088
3000~3500
三、主要任务
(一)深化践行“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以科学的人文精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的学术氛围,高雅的艺术情趣,优良的校风,优美的校园环境,形成催人奋进的校园精神、科学进步的价值理念和导向正确的舆论氛围。
(二)加强地方 经济 急需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以公共基础课和跨学科课程为重点的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建设,逐步扩大双语教学课程比例。加强教学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业能力。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大学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努力实现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推行“预就业”和为用人单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人才的途径,提高就业率。
(三)建设好具有学科特色和学科基础的校级重点学科,争取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积极扶持社会 经济 发展急需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关注地方产业特色、社会发展趋势和科技发展动态,组建跨学科、多层次、高起点的学科群。
(四)积极探索与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的新路子,充分吸纳社会研究资源,组建具有明显区域特色和学科优势的研究中心,逐步建立起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教新体系,凸显主动为南通 经济 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
(五)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地方 经济 建设重大项目为目标,以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出原创性研究成果和获得发明专利,取得国家级成果为抓手,争创高等级重点实验室。
(六)以观念更新为先导,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提高人才素质为中心,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以青年教师思想业务素质培养为基础,全面推进学院的人才队伍建设。
四、保障与措施
(一)加强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境界。按照学校要求,认真执行学院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推进事业发展的能力和工作水平。坚持教职工政治学习制度,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党支部建设,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学院事业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做好在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认真抓好党风廉政教育,贯彻落实好《我校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办法》。
(三)切实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对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政策与措施,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并做好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加强师德与学术道德建设,引导和教育教师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四)积极推进学院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努力建设和谐学院。坚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充分发挥学院教代会、学术委员会在科学决策、民主办学中的作用。积极支持院工会、团委、学生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