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事业规划  院系规划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 2006-04-18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十一五” 事业发展规划,是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之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于学院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谋划未来,规划发展,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是南通大学规模较大的学院之一。现有教职工115人。其中专任教师105人。有教授3人,副教授30人,讲师46人,硕士生导师2人。有博士(包括在读)10人,硕士(包括在读)68人。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97人。学院设置英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比较文化、翻译、商务英语、日语8个教研室,大学外语教学部和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目前设有英语和日语两个本科专业。英语专业包括英语(师范)、英语(外贸)、英语(翻译)三个方向。学术研究是学院教育教学的有效支撑。近年来,学院出版专著、教材、译著12 部,发表论文五百多篇。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15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奖13项。学院以重大课题带动各门课程的建设,多门课程先后获得校级和省级奖励。
南通大学为学生提供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外国语学院学生可使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声像资料室、自助学习中心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大量的参考书籍。
国际交流和中外合作始终是学院的工作重点,院内30多名教师已有国外访学经历,从86年开始至今已聘用外籍教师40多名,成功开设中澳合作专业, 出国 访学的学生数不断增加。
为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和挑战,学院努力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具有创新能力和高度责任感的人才。近几年来,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成绩一直保持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英语专业于2003年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二)外部的机遇与挑战
从江苏省和南通市 经济 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南通大学的发展趋势看,今后5年,外国语学院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是江苏教育发展战略调整的机遇:随着江苏“两个率先”战略的实施,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将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40%。江苏省委、省政府把南通大学作为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通大学将有可能成为江苏省重点建设的大学。外国语学院将在各方面得到学校的有力支持。
二是南通 经济 的发展机遇:实施“科教兴市”、“以工兴市”和沿江、沿海开发战略,南通在对外交流领域将需要大量的人才,这给外国语学院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是南通大学的发展机遇:南通大学将成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学科专业特色的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的地方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的发展将给外国语学院在外语专业教学和公共外语教学方面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外国语学院作为刚刚组建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外国语学院,在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第一、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师资是由三所学校的外语教师新组成的,教师的融合、专业教学和公外教学的协调有待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任重道远。
第二、在南通 经济 发展过程中,很多区域外的高校加大了对南通 经济 发展的辐射,这对外国语学院立足南通、服务地方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第三、随着民办高校迅速崛起,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逐渐进入我国教育市场,这对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发展将产生较大影响。
(三)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外国语学院具有教长的办学历史,广阔的服务空间和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具有较强的自身优势。
英语专业始建于1978年。经过27年的逐步发展,在英美文学、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方面已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力量。为南通基础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教学骨干,在南通地区乃至江苏省较高的办学声誉。2003年,英语专业于2003年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发展潜力大。外国语学院很有希望在今年获得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授予点。明年有望获得日语学士学位授予权,近年来就业率一直在99%以上,英语和日语新生录取分数线远在省录取分数线之上。中澳合作专业也受到社会的欢迎。法语、韩语和对外汉语专业是综合性大学外国语学院有必要创立的专业。
专业适应强。学院现有英语和日语专业是目前社会供不应求的专业经过多年建设,专业设置与社会、 经济 发展形成较为紧密联系,形成良好的互动。
服务空间广阔。英语和日语学科与 经济 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结合将有利于多学科的交叉与渗透,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法语、韩语等学科的增加、对外交流服务面的拓展,也会使学院的服务空间增大。
外国语学院刚刚起步,基础还比较薄弱,与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及社会 经济 高速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和不足。
第一,学科建设整体水平不高,还没有省级或国家级重点学科,学科间的交融与创新有待深化,学科研究方向和特色优势不明显。
第二,学院还没有在全国或全省有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英语师资力量明显地低于老牌本科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等学科师资力量明显不足。
第三,国家级和省级项目以及国家级和省级的成果欠缺,科研经费总量很少,科研创新能力不强。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办学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全面提升办学整体水平和综合效益,打造南通大学文化,构建和谐氛围,为地方 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学院定位
类型定位: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发展
目标定位:全省同类学院中高水平、有特色
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
人才培养定位:外语+专业方向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规模定位:普通本科学生1100人,研究生60人。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南通,服务江苏,面向全国,为 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江苏“两个率先”和南通全面腾飞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和知识贡献。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学科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实现学院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具体目标
教育教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成省级特色专业1个,力争1个专业成为省级品牌专业;建设校级精品课程6门、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建立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9个;顺利通过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7项,年度科研经费达到15万元以上,2010年度科研经费达到60万元;出版学术专著5部;年发表本学科权威期刊论文3篇,核心期刊论文15~20篇。力争科研成果获得市、厅级奖5~7项,省部级奖2项。成立翻译公司,作为产、学、研结合的平台。
师资队伍建设:2010年底学院应有3~5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较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其中包括2名省级学术带头人), 5~7名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其中包括5名省级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引进和培养1名在国内英语语言文学学科领域中有较高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专任教师中高职比例达4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5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10%以上,其中重点学科的教师2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师生比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
学科建设:成功设立“英语语言文学” 硕士点和“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点。获得日语学士学位授予权。完善和加强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建设。成立英语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将“英语语言文学”建成校级重点学科,争取获得“日语”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点。
三、“十一五”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 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办学水平
以学科的协调发展为主线,实现学科水平的提高。以省特色专业英语学科为龙头,以日语学科为重点,以法语和韩语为新的增长点。在设立“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的基础上力争设立“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点。以申报日语学士学位授予权为契机,加大日语学科建设力度,大幅度提升日语学科水平。加强公共法语和韩语的教学建设,服务地方 经济 建设, 提升学院层次。力争在2010年前建成一个校级重点学科。
以学科交叉为生长点,使学科充满生机和活力。充分发挥外语学科与 经济 学、管理学等学科的交叉联合作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使学科充满生机和活力,适应社会 经济 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以观念更新为先导,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提高人才素质为中心,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以青年教师思想业务素质培养为基础,全面推进学院的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学校的规划逐步实施全员聘任制。围绕重点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和新专业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根据学科和课程建设的需要,鼓励教师跨学科交流、带课题进修,提高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学水平和课程开发能力。加强管理队伍建设,逐步提升管理干部的管理水平和学历层次。
(三)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内涵建设,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提高综合素质。
优化专业结构。在人才需求预测的基础上调整学院的专业结构,重点加强外语和 经济 学、管理学等交叉联合的专业建设。
加强课程建设。面向学生、面向学科、面向社会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加强以公共基础课、主干课和跨学科课程为重点的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建设;逐步扩大双语教学课程比例,建设几门校级精品课程(群),力争实现省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
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比赛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交流,推行“预就业”培养模式和为用人单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同 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密切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毕业生为西部服务,支持学生考研深造,提高一次性就业率。
组织成立各类学术团体,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及论坛、研讨等活动,加强社员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的组织体系、规章制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实施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注重研究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逐步形成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积极开展与国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培养、联合招收研究生的工作,不断探索研究生教育新模式。
(四)加速科研发展,提高科研水平
确保纵向项目,力争横向项目。以建设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和英语省级特色专业,创建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获取日语学士学位授予权,改革大学外语教学为目标,积极培育和申报纵向课题,在确保纵向课题立项的同时,加强同南通市外事办公室和其它政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发横向课题,为南通的对外交流和 经济 发展做出贡献。
搭建院级科研平台,夯实科研基础。建立稳定的院级科研运作机制,完善院级科研项目申报、管理和评估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和奖励力度,为获得校级、省级乃至国家级项目打好扎实的基础。
结合教学搞科研,以科研支撑和引领教学。大力提倡教学科研相结合,鼓励教师申报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课题,联系教学实践搞科学研究。及时将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并在应用推广中继续提高科研水平。
大力开展学术交流,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大力开展学术交流,保证重点学科每年都有部分骨干人员参加本学科举办的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积极举办全国性和省级大型学术会议。加强 出国 访学人员的管理,提高 出国 访学效率。
(五)开展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水平
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工作。结合学科建设方向、科研工作亮点、人才培养规划,有目的、有重点地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不断加强和巩固与国外高校的联系,积极寻求高层次、高水准的国际合作伙伴,在本科与研究生层次开展广泛的联合办学。加强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充分发挥外籍教师的作用。
(六)拓展办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充分发挥在引进社会民间资本和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努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
(七)建设大学文化,打造大学精神
以南通大学的使命、校训、校风及名师等为文化要素构建大学的精神文化。通过对校训“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深化和践行,增强全院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树立起敢于争先、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和开拓进取、拼搏攀登的精神气质。引领全院师生弘扬新时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道德规范。
健全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以人为本,依法治院。加大院务公开的力度,进一步推进学院科学化、民主化管理的进程。优化组织结构,建设制度文化。
以精神文化为动力,物质文化为基础,制度文化为保障,构建和谐的文化环境,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
四、保障和措施
(一)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保障学院和谐发展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师生员工,以大学文化建设为载体,促进师德校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学院事业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第二,坚持和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着力提高领导班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能力,立党为公、执教兴校的能力,驾驭全局、科学决策的能力,改革开放、领导发展的能力。
第三,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学院事业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十一五”事业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密切与广大师生的联系,建立起廉洁、高效的运行机制。
第四,坚持科学治院、民主治院、依法治院。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依法保证教职工对学院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维护教职工的根本利益。做好离退休老同志工作和统战工作,发挥工会、团委和学生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制度创新,深化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第一,实施校院二级管理。积极承担第二级管理的责任。在校领导宏观决策与协调下,学院认真落实过程管理;以学科为统领进行资源整合,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学院管理体制。
第二,推进目标管理。围绕学院整体目标,构建各方面的工作目标体系,建立以人为本的与目标实现相适应的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按照效率优先、注重公平的原则,建立与绩效挂钩的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岗位业绩津贴分配制度。
第三,降低运行成本,优化成本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办学效益。
第四,严格执行学院党政领导廉洁自律条例,确保学院资金合理使用。
(三)加强队伍建设,保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加强师德建设。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以及师德教育有关文选,使教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牢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明确高校工作的中心是育人为本,真正树立爱岗、敬业、尽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建设一支自觉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队伍。
第二,认真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今后五年学院将补充30名左右新教师。补充新教师的学历必须是博士和硕士毕业生,尽量将空缺留给博士、教授和国内外语学科领域中有较高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同时还要聘请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教授学者为学院客座教授、指导学院的学科建设,帮助我院完成教学科研任务。
第三,加强学术骨干队伍建设。积极组织申报校级和省级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认真做好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培养工作。为培养对象创造优良的教学科研条件,提供学术交流机会,加速培养对象的成长进程。
第四,加强和改进师资培养工作,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组织新引进的教师参加“青蓝工程”培养计划。做好“青蓝工程”评优工作。每年进行年轻教师说课等职业技能考核,给问题较大的教师配对师傅,进行特别指导。鼓励新教师工作满2年后报考定向研究生,要求所有本科生教师在2010年前获得硕士学位,或获得正式读研机会。鼓励硕士工作满2年后报考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博士研究生。学院有计划地安排教授、博士、副教授以访问学者身份到国内外重点高校访学。
第五,采取奖励措施,促进教师的教学、科学研究。按照学院科研奖励条例对教职工当年的获奖科研成果、科研论文、著作、科研项目等给予配套奖励。按照学院教学研究奖励条例对教职工当年的获奖教学成果、教学论文、教材、教学研究项目、课程建设、优秀教学技能给予奖励。
第六,加强学术交流,提高教师学术水平。举办高档次学术会议,让大多数教师获得学术交流机会。提供教师参加“教授论坛”和“博士、硕士论坛”的机会。提供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聘请国内外名师、名家来学院讲学,活跃学院的学术气氛。教授和博士每年应开展一次院级学术讲座;副教授、硕士和讲师每年应在教研室内开展学术讲座。
第七,加强质量监控,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实施学院教学质量综合考核方案,考核结果与年终岗位津贴挂钩。坚持按劳分配、优绩优酬的原则,激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结合,客观考核和主观考核相结合,提高考核的可信度。实行分级教学,增加教师考核的客观性和量化度。
第八,鼓励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热潮。要求教师结合教学搞科研。教研室间周进行教学研究活动。每次确定主要发言教师。着重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对研究成果显著的教师给予奖励。
第九,加快教师的专业化进程。要求教师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价值取向,相对稳定教授课程。高质量搞好课程建设。使自己成为学术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优秀教师。同时鼓励教师进行跨学科学习和研究,积极推广“双语”教学,成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复合型教师。
第十,加强领导。学院领导必须高度认识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根据建设进程调整建设规划,制定有关管理条例,争取 经济 资助,加快建设速度,定期检查总结,确保师资队伍建设各项任务又好又快完成。
(四)加强社会联系,多渠道筹集资金
第一,进一步加强学院与海内外各界及校友的联系,争取多方面的支持。
第二,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产学研基地,提高开放办学水平。
第三,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紧紧抓住长三角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充分发挥学院的学科、科研、人才优势,积极主动为地方 经济 和社会发展服务,不断拓宽经费筹措的渠道,提高学院对社会资源的吸纳能力,促进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