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事业规划  院系规划
南通大学商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 2006-04-21

学院事业发展规划是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教学型大学目标的基础保证,也是把商学院建成省内同类院校中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商科院系的重要战略规划。2006年-2010年是商学院实现稳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学院根据《南通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商科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及学院的现实基础和实际,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及面临的挑战
(一)基本情况
南通大学商学院作为南通大学的二级教学管理单位,涵盖 经济 学、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设有国际 经济 与贸易、会计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6个本科专业。有63个全日制本科学生班级,合计在校学生1978人,办学规模在全校居于前列。
现有校级重点学科1个,国际 经济 与贸易、会计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4个,沿海 经济 研究所1个,实验中心和图书资料室各1个。实验中心下设金蝶ERP实验室和金融工程实验室。图书资料室藏书2900余册,订阅期刊300余种。
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正高职2人,副高职8人,硕士生导师2人,博、硕士35人。学院常年聘有多名兼职和客座教授。
学院与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对外交流形式和项目不断扩大。
(二)“十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五”期间,学院在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专业课程建设、实践环节教学、学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初步形成了商学院的办学特色。
1.创造良好的学院文化,形成浓郁的学术氛围
为加快实现学院快速发展,提升学院在省内外的学术影响力,学院形成了一支团结进取、锐意创新的领导团队和学术团队;逐步确立了“教书育人、服务社会;严谨务实、崇尚真理”的学院使命;明确了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与创造力、个性与人格健全发展的高素质现代商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了一套规范、高效、反应迅捷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形成了敬业务实、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营造了宽松和谐、竞争向上的学术氛围。良好的学院文化和浓郁的学术氛围为商学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把师资作为办学的核心资源。“十五”以来,根据学校总体人才规划,结合我院师资队伍实际情况,我们加大了对人才引进、培养的力度,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和职称层次。2002年至今,学院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目前,在职教师通过进修取得硕士学位15人,现有在读博士8人,在读硕士9人,选派教师到国外访问研究1人。对每位新进教师,学院都选定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老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着力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科研能力。目前,学院已建成一支能够适应本科教学需要,年龄、学历、学科、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
3.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加快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是学院发展的基础。学院在“十五”期间明确了学院科研发展规划,确立了明确的学科建设目标,建立校级重点学科1个。先后有2项课题获得“江苏省哲学社科基金”立项资助,20多项课题获得“省教育厅指导社会科学项目”、“南通市软科学计划”、“南通市社科联 经济 社会热点问题”研究项目立项资助,10多项课题获学校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资助,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社会科学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40多篇论文在核心期刊或权威期刊发表,18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4.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专业内涵建设
“十五”期间,学院由4个本科专业发展为6个本科专业,学生人数由800多人发展为1900多人。依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教育原则,根据我院两大学科在学科基础课程上可以交叉融合的特点,结合已有办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我院于2005年在原有课程改革基础上,通过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在全校率先提出了“统一招生、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采用2+2的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 经济 发展的实际要求。在实施按大类培养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梳理各专业的核心课程,选择9门课程作为我院各专业的公共核心课程,并加大对这些公共核心课程的建设力度。此举有力地推进了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5.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提升整体课程质量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我院在深化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同时,积极倡导先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以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目前,遵照多媒体教学准入制度,各专业学科基础课及部分专业课逐步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方式也由过去的灌输式教学逐步转变为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研究性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材作为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教材选用和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我院制定了严格的教材选用制度,尽量选用通用的优秀教材。近三年内,所用教材的90%是新出版的教材,50%系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或高等教育出版社推荐的教材。
课程建设是课程知识传授体系各相关要素的基础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课程建设对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院要求各课程建设负责人发挥团队优势,带领相关教师共同商讨、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讲稿、PPT文档、习题、试卷库等相关教学文档,并将纸质材料汇编成册,电子文档呈交网络学堂,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作用和交流。
6.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弥补商科学生实践和创新训练不足,加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适应社会 经济 发展对商科人才培养的需要,我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组建了商学院实验中心,并先后与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浪潮集团合作共建实验室,得到两集团一千六百多万元商业以及教学软件的捐助。打造了一个水平较高、功能较全的实验平台,该中心可以使学生在虚拟的商业运作环境中切身体会商业运营操作的全过程,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商业运营操作的主要方法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商科人才的培养特点,学院非常重视社会实践环节。经过多年的努力,学院与南通市人事局等11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并与国内数十家工商企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联系,保证了学生专业实习、认知实习场所的安排。此外,学院还积极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通过组织创业计划、挑战杯、证券模拟、商务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院团委还组织了大量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7.围绕专业特色,做好学生工作
学院学生工作注重体现专业特色,工作重点放在如何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营造专业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和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考研率与就业率上。“十五”期间,着重加强和完善了学生工作的制度建设,制定了《商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职责》、《商学院家庭与学校共育制度》、《学生干部管理条例》、《商学院学生党员班级联系制度》等10多项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了便捷有效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做好各种危机预警方案,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院团委学生会积极组织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致力于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多名学生在全国和省市的英语竞赛、数学建模比赛、科技作品大赛等赛事中获得奖项。2005年院团委获得“南通市新长征突击队”的荣誉称号。
8.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学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
学院党总支始终坚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实处,使之体现在为商学院谋发展,为全体教职工谋利益上。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民主生活会议制度》、《党员廉洁自律制度》、《重大事务集体决策制度》、《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等20多项规章制度。加强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的建设,不仅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战斗力,也为商学院的发展提高了有力的政治保障。“十五”期间,商学院党总支共发展党员300多名,党总支被校党委评为2005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
(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 经济 建设的重要时期,是江苏开启“两个率先”新征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南通 经济 持续跨越发展的黄金期。对于我院而言,更是加速发展的机遇期和关键期。
1.中国 经济 社会发展的良好前景为现代商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江苏省和南通市的社会 经济 发展为南通大学商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现代商科发展历史较短,现代商业运营面临的实践问题对商科的学术研究提出了迫切需求;
3.现代商业管理的成功经验需要通过学术研究加以提炼升华;
4.现代商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商科人才;
5.学院已有10多年的商科教育历程,积累了许多商科教育的宝贵资源与经验。
学院既面临广阔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商学院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学术研究队伍力量相对薄弱,高职比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要求,高层次人才引进还需加大力度;
2.科研成果无论从数量、质量上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高层次立项、获奖还比较少,国家级立项至今还没有突破,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3.目前我院还没有硕士学位点,办学层次相对较低,不能适应社会 经济 发展的需求;
4.管理工作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科研和学院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规章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创新,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学科建设为龙头、人才培养为核心、商科教育为特色、改革发展为动力、党建工作为保证,立足南通,服务江苏,面向全国,为地方 经济 和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经过十五年左右的努力奋斗,力争把南通大学商学院建设成为在省内同类院校中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商科院系。
(二)学院定位
类型定位:教学型。
目标定位:立足 经济 社会需求,培养具有现代商科特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层次定位: 经济 学、管理学及交叉学科为基础,以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为龙头,多学科协调发展,形成多层次同步推进的办学结构。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力争研究生教育取得突破,适度发展成人教育,把商学院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学科专业特色的,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各项工作走在全校前列,在省内高校同类院校中有重要影响的学院。
规模定位:全日制本科生2100人,研究生20人。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及短期交流的学生达到200人左右。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南通,服务江苏,面向全国,为 经济 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江苏“两个率先”和南通全面腾飞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围绕学校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长远目标,实现商学院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的明显提升,经过五年时间建设成为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院之一;营造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造就一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水平学者队伍,完善知识创造、传播的内生机制,学术团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承担省级及以上重大学术研究项目,服务社会发展,取得一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学术成果,成为地方 经济 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商科人才培养基地;构建国际合作网络和国内合作体系,成为国际合作交流中富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一员,使“服务 经济 社会需求,培养具有现代商科特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成为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完善学院管理制度体系,建立高效敏捷的管理机制,加强团队文化建设,提高学院的凝聚力。
2.具体目标
学院建设目标:推动4教研室(国际 经济 与贸易教研室、会计学教研室、工商管理教研室、人力资源教研室)、2实验室(金蝶ERP实验室、金融工程实验室)、1图书资料室、1所(沿海 经济 研究所)建设;增设3个教研室(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研室)及电子商务实验室;加强学院网络建设。
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以学分制为主体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实践教学,形成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学科的应用性、实践性,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我院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80%左右,考研率达10%以上;加强教学研究,力争获得14项以上省级教研课题。
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目标:加强校级重点学科国民 经济 学学科建设,推动工商管理学学科建设,大力发展与地方 经济 紧密相关的特色学科(如现代物流等);积极申报物流管理专业和国民 经济 学硕士学位点;拓展专业建设,形成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专业体系,建成4-5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8门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21个。
科学研究目标:加强科研组织与管理,整合学院资源,调动教师的科研工作积极性,力争获得省部级课题5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省部级科研奖励2项。“十一五”期末年度科研经费争取达到65万元。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培养在本学科领域有较高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1-2名,组建高水平的学术团队1-2个;专任教师中高职比例达45%-5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不低于8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15%以上。
党建思政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认真组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院领导班子和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学院领导班子驾驭全局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对基层党支部的指导与管理,充实党支部管理队伍,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的党员发展工作的力度,争取建立7-9个党支部,发展党员500名以上;发挥教代会、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在学院建设与发展中的民主决策参与作用;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党员的党风党纪教育,进一步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
学生管理工作目标: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思路,拓展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渠道,建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培养、管理、使用和考核机制,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学生干部锻炼和成长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学生教育管理的“三自”模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团委、学生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积极鼓励学生社团独立开展活动,努力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力争五年内建立30个以上创新社会实践基地;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辅导工作,力争五年内建立20个以上心理健康和就业社会实践基地,不断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要。
三、主要任务
(一)坚持理论学习,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学院要与时俱进,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因此,学院教学工作将首先从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入手,建立起与 经济 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充分发挥我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促进学院健康、可持续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力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实力,既是我院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科建设的重点。在稳定现有师资队伍的同时,我院将以满足教学急需和培养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为重点,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扩大队伍规模。学院将面向社会动态公布岗位需求,吸引国内外著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人才和学术骨干来院工作。
2.提高教师素质。通过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国内外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从事高水平教学、科研工作的基本素质;通过重点扶持,尽快使有潜力的青年教师成为有较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通过名师讲座、观摩教学、外语培训等方式,对教师进行在岗培训;组织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强化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3.完善制度机制。建立和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制、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使教师队伍保持最佳工作状态;岗位考核中,加大教师参加学院发展和学科建设工作指标的权重。
(三)坚持质量兴院,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迅速启动“国名 经济 学”硕士点申报工作,提高办学层次,扩大社会影响;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对教学改革的总体设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深化专业与课程体系改革,按专业大类进行招生,巩固优势专业,培育特色专业,努力实现校级及以上品牌、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零的突破;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 经济 发展对本科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加强教材建设,主编本科教材2-3部,把理论界的前沿成果及时纳入课堂教学中来,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进一步突出双语教学、案例教学特色;完善教学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力争再建立10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组织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强化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加强成人教学规模,以适应 经济 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快相关改革配套措施的建设步伐,强化教改成果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力争实现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
(四)更新办学理念,引进国外优质办学资源
更新办学思路,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积极引进国外优质办学资源,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与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商学院进行学生实习合作;与美国温斯洛普大学商学院进行“3+1”合作办学,即前三年在我院培养,并且三分之一的专业课程由温斯洛普大学派教师来我校讲授,第四年学生去温斯洛普大学留学。4年后获中美两校的学士学位证书;与日本桃山学院合作,互派学生短期学习。这些项目从2007年开始实施。
(五)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大力提升科研水平
进一步整合学术资源,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科研奖励政策,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鼓励广大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重视科研成果的学术水平、学术影响,重点奖励精品力作,对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及省级以上获奖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著作给予适度的出版资助,引导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研究。倡导联合协作,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加强与省内外以及国外商学院的联系,加大对外宣传,扩大学院影响,为争取高层次科研课题和奖励创造条件。加强在研项目的过程管理,提高按时结项率和优秀结项率。大力支持从事应用性研究的科研人员,面向 经济 建设主战场,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横向联合,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发挥为区域 经济 建设服务的功能,将“科教兴省”、“科教兴市”落到实处。
(六)坚持严格管理,努力提高管理工作水平
以“理顺权责、强化管理、提高效益”为工作方针,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学院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提供优质服务为核心,逐步建立规范高效、协调有力的管理运行机制;严格执行管理责任追究制,加强管理质量监控,切实提高管理效益;加强对各岗位人员的管理和考核,着力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其服务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增强自我经营意识,加大院企联合力度,建立起具有我院特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服务于区域 经济 社会发展,确保学院的高效、健康、持续发展。
(七)坚持全面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加强专业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和社会适应力;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教育和诚信教育;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商科人才,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文关怀,密切关注学习成绩不理想、心理存有问题的学生和家庭 经济 困难学生,形成学院领导、辅导员及班主任、班主任助理和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三级帮扶体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查和对学生择业、就业的指导,建立与用人单位的广泛联系,巩固现有就业市场,全力开拓新的就业市场。
四、保障和措施
(一)文化保障
在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指导下,学院将进一步创新教育理念,凝炼学院文化,带动各项事业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切实实现大院变强院的发展目标,显著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优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开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社会服务等工作的新局面。良好的学院文化,浓郁的学术氛围,是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教学研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础。
(二)组织保障
学院将进一步加强院领导班子的建设,进一步增强班子的凝聚力,统一思想认识,对学院发展和学科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引导学院健康发展。学院将进一步根据学科发展特点和现状组建学术研究团队,充分发挥科研团队在科研活动中的主动作用,了解学科发展的规律,进行学科发展规划,加强学术研究的沟通与协作。学院将充分发挥教研室和沿海 经济 研究所的作用,积极有效地组织基层的教学科研管理活动,了解教师的需求,掌握教师的心理状态,落实基层工作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鼓励教师组成形式多样的学术研究团队,采用兵团作战的优势,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三)制度保障
为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学院将进一步在对学科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学科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制定相关的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我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在原有政策和制度的基础上,学院将进一步制定《教师进修管理办法》、《青年教师人才培养计划》、《教师科研工作管理方法》和《学术研究团队管理办法》等制度,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和方法,注重实效,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资金保障
为加快管理学科的发展和推动教师的科研工作,学院将在资金方面给予保障。为鼓励青年博士尽快成才,学院将每年拿出一定的经费资助青年博士完成博士论文和出版高水平著作。为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学院将对获得批准的国家课题和省部级课题进行配套资助。对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科研奖励,每年拨出专项资金对 出国 访学人员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人员给予工作和资金方面的资助。更多地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和著名的企业家来学院讲学,以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尽快提高学术水平。
(五)服务保障
学院的发展和科学研究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学院将在全院树立服务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服务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在院机关中树立良好的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意识,端正工作态度,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为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学院将进一步改善教师的教学科研条件,在办公用房和办公设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金的使用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创造一切条件,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保驾护航。积极推进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的考核和奖励办法,为全体教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和谐。
(六)思想政治保障
加强班子建设,加强总支成员的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加强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建设,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果,加强对党支部工作的指导,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形成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校党委学生工作重心下移的指示精神,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特点与规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做好贫困生的助学工作,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与咨询工作,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遵守财经纪律,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贯彻民主集中制,推行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坚持依法办学。
“十一五”期间,商学院将按照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在学校党政和各职能部门的宏观指导下,充分发挥商学院党政领导的集体智慧,凝聚全体师生的集体力量,群策群力,一心一意办教学,全心全意谋发展,加大学院各项事业的改革力度,全面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和综合效益,努力实现我院“十一五”事业发展的各项目标,为南通大学的建设与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