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高教信息  高教研究
【教育强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拓展世界眼光
发布日期: 2022-11-28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正确处理好“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的关系,要将“中国特色”作为“世界一流”的前提与保障,更要将“世界一流”作为“中国特色”的动力与目标,“世界一流”不仅体现在办学水平与科研实力层面,还体现在大学使命与大学格局层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须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科学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中,拓展世界眼光,实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梦想。

 

主动求变,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同样如此,既要做到中国特色,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又要吸收各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先进经验,不拒细流,方为江海,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将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包容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视角,继续向世界学习、向各国人民学习,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推动中国和世界发展得更好。具体而言,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一流大学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升我国一流大学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

  由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趋势和国外先进办学治校经验可知,发达国家无一不把一流大学作为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点,无一不把一流大学作为谋求科技强国的战略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的高度,面对世界新科技革命的风起云涌,围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特别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指明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前进方向,为我国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与此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单列为一个部分进行集中部署。我们必须吃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推动科学技术创新重要论述的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充分认清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中所扮演的角色,充分发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在推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与人才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重要科学中心、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积极主动适应世界工业转型的新形势,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只有准确掌握世界科技革命的发展大势,我国才能积极应变,主动应对,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我国一流大学与国际知名的世界一流大学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的一流大学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上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还很少,获得过诺贝尔奖等国际最高荣誉的科学家和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创新也较少,无法担当起建设科技强国的重任。因此,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应对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需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升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是加大科学技术创新力度,重点突破“卡脖子”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必须以前沿技术为先导,着眼于新兴学科、交叉融合、前沿领域,要勇于开拓、勇于探索,为突破“卡脖子”问题做出自己的努力,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三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排头兵与领头羊,应自觉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重要战略人才与科技领军人才作出应有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一所大学只有培养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大学。鉴于此,要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尤其是注重学生创新素养与创新意识的提高,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与中国的社会发展相适应,努力把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国,助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同时,要促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全球人才流动。一方面,支持学生出国深造,强化学生的国际化素养;另一方面,吸引留学生来华深造,最终培养拥有创新思维、熟悉国际规则、熟练掌握外语、精通多项技术的国际创新人才。

 

积极应变,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在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同时,也应积极加强与海外世界一流大学的紧密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全球高等教育共同体。在实行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开放战略进程中,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须坚持强强合作,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软实力和创新能力。

  高等教育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发展及其背后所代表的文化交流事业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铸就坚实基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应主动融入文化交流和民族交往的时代洪流中,充当以文会友的核心角色,全力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这是时代赋予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光荣使命。为了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应着力培养具有世界视野、能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的人。中国共产党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也应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在落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讲话中,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积极“抓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兴趣点,用心用情去深耕细作,不断释放正能量、暖力量,不断增进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不断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社会民意基础,建好‘民间友谊之桥’‘文明共荣之桥’,推动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教育对外开放作为国家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将变得日益重要,世界一流大学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实施过程中也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要吸引境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相关企业,合作设立教育和研究项目;要鼓励各类大学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要重视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先进治学经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推进我国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科学识变,提升我国大学全球竞争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当前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是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借助国际组织等平台参与全球治理,成为很多国家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手段。《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提出要促进教育领域合作共赢。尤其是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拓展有关国际组织的教育合作空间,选拔推荐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借助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开展国际教育合作已进入到决策日程,并不断得到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将以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对外开放政策方针作为契机,以更加自信和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以更加积极和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更加全面深入参与全球教育事务,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增强塑造和制定国际教育规制的能力,讲好中国教育故事,提升我国在教育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与国际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心怀“国之大者”,深刻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辩证关系,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中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以全球视野回答好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在科学回答世界之问中引领世界大变局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进步的方向发展。

注释:

  [1]涂端午:《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和中外人文交流的中国担当》,《中国教育报》2018年1月11日第6版。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论述及其溯源研究”的部分成果】

  (作者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特聘副研究员,浙江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中心研究员)



关键词: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教育强国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毕雁 实习编辑:余金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