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高教信息  高教研究
构建就业育人新格局 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
发布日期: 2023-03-17

 新冠疫情冲击之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复杂形势,为解决好这一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支持帮助他们迈好走向社会第一步就是“稳就业”、“保就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近日,教育部等部署各地各高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

  进入新发展阶段,高校应多措并举,着力构建主管领导、专任教师、辅导员、班导师、校友就业创业导师、学生骨干、学生家长等全员参与、全员联动、全员推进的就业育人新格局,有效推进“三精”施策、“三情”共振、“三时”跟踪,切实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

“三精”施策,全员推进就业指导

  高校就业主管部门连同人事处、教务处、教师教育学院等,探索推行“一岗三责”工作制度,即论文指导老师同时担任考研指导、就业指导,全员推进、全程指导,并在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给予综合考虑,切实提供精致化就业指导。

  一是“精细数据”。高校二级学院将各年级毕业生分成若干组别,运用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了解汇总学生家庭、学习、生活、个性、就业倾向等数据,实时跟踪毕业生求职动态,精准掌握毕业生求职需求。

  二是“精心分析”。专任教师下沉一线与学生面对面、键对键进行指导,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与学生建立互信基础,精心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专业特长以及家庭因素等,为毕业生描绘“就业肖像”。

  三是“精准指导”。形成“学工队伍+专任老师+班导师”工作合力,为低年级学生提供包括职业性格分析、职业能力诊断、职业发展建议的前置服务,为高年级学生提供涵盖就业意愿登记、个人简历制作、行业岗位查询、面试指导服务、网上签约鉴定、就业状况登记等求职全周期的细致服务,尤其在了解学生考研、就业动态后,专任教师、班导师要做到“一人一档一策”,有效通过岗位适配优势指导学生提升就业能力。

“三情”共振,全员落实就业服务

  着力发挥教师专业经验、行业优势与情感认同的优势,综合考量专家背景、行业影响、研究方向等,聘请时代楷模、改革先锋、专家教授、优秀校友等组建就业创业导师师资库,挑起担子、列出单子、开好方子,精细开展就业“管家式”指导服务,引导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

  一是“真情理解”。分年级分班级定期召开家长会,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就业指导培训、保研考研分享等,形成家—校—社联动工作局面;鼓励专任教师结合自身经历和历年就业案例解答毕业生的职业迷惑和人生困惑,帮助他们打开就业心结,尤其引导其摆正就业心态、调整就业预期。

  二是“用情辅导”。系主任、辅导员、班导师、专任教师、校友就业创业导师联动,健全完善分阶段、全覆盖的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把就业引导融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社会实践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一年级以生涯规划、专业导论开启就业认知教育;大学二年级结合专业拓展、比赛竞赛提升综合素养;大学三年级统筹专业实习,在岗位实践锻炼中铺开就业指导;大学四年级围绕行业发展动向,开展就业技巧辅导。

  三是“共情帮扶”。关注学困生、家困生、心理问题学生,重视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困难高校毕业生指导,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帮扶工作台账,健全“一对一”帮扶责任制,有效联动学校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宏志助航计划”项目等平台资源,联合家长、朋辈增强困难学生毕业就业信心,共同帮扶学生成长,实现学生专业特长与行业领域、意向地域、单位需求高效耦合。

“三时”跟踪,全员破解就业难题

  全面开展“一站式”就业指导管理模式建设,充分发挥交流展示“云平台”作用,以常态化机制化打造就业指导前沿阵地、就业服务样板高地、“三全育人”实践领地。

  一是“及时关注”。提前研判就业形势,根据专业特点,制定《毕业生就业推进工作方案》,就业数据、就业动态“周报告”“月总结”,运用大数据重点关注多次面试不成功的学生,会同多方主体进行求职复盘,分析其行业或岗位匹配性,及时调整就业方向或岗位要求,指导简历制作、面试指导等;做好就业安全稳定教育,关注毕业生离校前后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联合各级各类媒体,通过微视频、微漫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毕业生防范求职就业“陷阱”,提高就业鉴别力和判断力。

  二是“及时调整”。教育主管部门联同高校,加强就业形势分析,研究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适合学生全面成长的学科专业,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引领,带动专业结构调整优化,重点布局社会需求强、就业前景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旺盛的专业,发挥就业“指挥棒”作用,及时调整就业率过低、多年持续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学科专业,着力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市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契合的教育结构和教育体系。

  三是“及时推荐”。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等市场化岗位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加大组织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和“万企进校园计划”,有效丰富综合、专场、地区、行业等线上线下招聘会形式;优化“24365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升级“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通过数字化平台,采用算法推荐等技术,进行分众化、个性化、精准化的就业信息推送,提升大学生对就业系统的使用体验,以及对就业信息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切实引导学生找准定位,踏踏实实实现人生理想。

【本文系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数智赋能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分众滴灌研究”(22JDSZ303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龚曦,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