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是在南通大学成立后,由原南通师范学院体育系、原南通工学院军体部和原南通医学院体育教研室合并组建而成。体育科学学院“十一五” 事业发展规划,是南通大学合并组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怎样使体育科学学院在建设过程中,实现跨跃式发展;怎样使体育科学学院在“学科交叉、资源共享”的合校优势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体育科学学院既有一定的发展优势,又存在明显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抢抓机遇,凝聚力量,努力把体育科学学院全面推向新阶段。
一、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体育科学学院现有教职工8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1人,博士1人,硕士14人,在读硕博士研究生15人等。设有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两个本科专业,在校生472人。体育教育专业先后被评选为江苏省体育教育教改试点专业和江苏省特色专业,也是南通大学品牌建设专业点。一个硕士学位点-体育教育训练学,该学科也是南通大学重点学科。 2007年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点招收了10名研究生。体育科学学院两次被授予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教师中具有国家级和一级以上裁判员称号的教师26人,多次被选聘担任亚洲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大型国际比赛的裁判工作。有多名教师受到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省教育厅和南通市人民政府表彰和奖励。近年来,共主持研究市厅级以上课题14项;发表论文54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70余篇;出版专著、编著和主编教材等34部。26项成果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等。
现有体育馆、游泳池、体操馆、乒乓房、健身房、健美操房等室内场馆;有标准400米塑胶田径场4片和300米塑胶田径场1片;有网球场、篮球场和排球场等近55片室外运动场地等。体育科学学院积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健身活动与比赛,做到月月有赛事,形成了独特的校园体育文化。
(二)发展机遇与挑战
发展机遇:
1.在“学科交叉、资源共享”的合校优势中,体育科学学院可以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有教学条件,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2.充分利用2007年本科教学评估契机,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在专业建设、学科发展等各方面取得新进展。
3.中国 经济 " target=_blank>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前景为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巨大的空间。随着 经济 " target=_blank>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现代社会需要大量的综合型、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面临挑战:
1.体育科学学院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学术研究队伍力量相对薄弱,高层次人才引进还需加大力度。
2.科研成果无论从数量、质量上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高层次立项、获奖还比较少,国家级立项至今还没有突破。
3.体育场馆、实验室等教学条件还需要不断加强。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搞好体育专业教学工作,是我院发展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三)自身优势与不足
自身优势:
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是南通地区唯一一所培养体育师资及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的本科院校,经过全院师生不懈努力,在专业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1.体育教育专业是江苏省首批特色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经过20多年的长期建设,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2003年12月体育教育专业被评为江苏省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2005年11月通过省教育厅评估验收,2006年正式挂牌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
2.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已有一定基础
现有专业教师2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2人,硕士学位教师12人,博士学位教师1人,硕博士学位比例占54.2%,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占66.7%。有多人受到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教育厅、南通市人民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多人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高等学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3.人才培养效果较好
体育教育专业注重面向农村中学,培养高质量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该专业大多数毕业生都在江苏省乡镇农村学校工作,绝大多数已成为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4.运动训练有一定基础
参加全国和江苏省的体育比赛获得较好名次。有1名运动员打破1项世界青年纪录,并参加了雅典奥运会比赛。
不足之处:
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基础还比较薄弱,与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及社会 经济 " target=_blank>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和不足。 1.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
教师学历层次有待提高,博、硕士学位教师比例偏低。职称结构有待优化,特别是需要提高正高职称比例。
2.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有待继续提高
目前高层次科研课题数量偏少,科研获奖数量少层次底,均需继续提高。
3.学科建设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硕士学位点还要不断突破,研究方向尚需凝炼,学术梯队建设还缺乏突出人才。师资队伍科研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科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4.体育教学条件与教育部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实验室条件有待继续改善。体育教学训练场馆条件亟待优化。需要继续不断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缓解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活动对场馆数量与质量需求的压力。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思想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为前提,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以观念更新为先导,树立学校体育工作新理念;坚持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建立健全体育科学学院内部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以聚集人才为关键,创造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坚持以体育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坚持发挥学科交叉、资源共享的合校优势,培育体育学科、专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学院定位
类型定位:教学型
目标定位:省内先进
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成人继续教育。
规模定位:本科生500人,研究生50人。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南通,服务江苏,面向全国,为江苏农村中学培养合格师资,并为江苏和南通社会体育发展提供人才和知识保障。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和学科建设、课程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和体育教学条件改善等工作,建立起体育师资队伍优势明显、体育专业学科特色突出、运动竞技水平较高、场馆设施较好、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浓厚的学校体育总体格局。
2.具体目标
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适应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需要;富有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素质精良的体育教师队伍。
努力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使具有博士学位的体育教师达到5%以上;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达到40%左右。重点培养5名左右年龄在45岁以下,有一定数量在35岁以下,有明显学术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重点扶持1-2名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重点引进在国内高校享有盛誉的1-2名体育学科建设发展、民族传统教育体育学科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重点选聘10名左右国内外高层次体育人才来体育科学学院兼职;重点选调或招聘1-2名国内著名教练员担任我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竞赛工作。
体育专业与学科建设:
控制两个本科专业的发展规模,重点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力争建成品牌专业。积极加强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积极申报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体育科学研究工作:
改革体育科研管理体制,完善竞争激励机制,重视开展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积极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研究课题,争取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有较大突破和创新。加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等科研工作。
承担或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承担国家体育总局等省部级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2项,其他省厅级项目3项以上;争取各类研究成果数量3项以上;年各类科研经费力争达到20万元;每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篇以上;出版学术专著2部;举办有一定影响的体育学术会议。
体育课程建设:
体育教育专业现已有《田径》和《学校体育学》两门课程被评为江苏省二类优秀课程。5年内计划再有两门及以上课程成为江苏省二类优秀课程。《田径》、《学校体育学》课程积极申报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等课程积极申报江苏省二类优秀课程。
公共体育工作: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教育部教体艺[2002]号文件《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在上好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体育必修课的前提下,组织好大学三、四年级学生的体育选修课。不断规范体育课教学管理工作,完善各项管理规定,努力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努力使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
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努力办出南通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优势与特色,争取使1-2个运动队在江苏省高校比赛和全国大学生体育比赛中崭露头角,并力争取得好名次。
群众性体育工作: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有关精神,制定《南通大学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组织方法》,认真组织广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工作。努力实现在校学生每人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锻炼要求,全面实施《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使《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学生课外活动出勤率保持在85%以上;使学校校内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竞赛活动,规范化、系列化;创造条件举办全校“体育文化节”活动,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逐渐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体育教学条件建设:
抓住南通大学成立后的发展机遇,积极配合学校认真规划体育场馆建设与改造方案,尽早完成新校区综合体育馆和风雨操场的规划和建设。采取积极措施,提高体育器材设备质量,使学校体育场馆和器材设备建设有明显变化。
围绕本科专业和学科建设,积极建设“运动解剖实验室”、“运动生理实验室”、“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社会体育专业实验室”、“体育保健实验室”等,以保证满足专业和学科发展需要。
三、“十一五”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充分调动全院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
1.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体育科学学院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保证监督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方法、形式、手段和途径,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体育科学学院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和各民主党派成员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体育科学学院全体师生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热情。
3.加强体育科学学院分团委和学生工作,形成一支政治素质高、热爱学生工作、专兼职相结合的学生工作队伍。以抓学生的学风和训练风气为中心,以班级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以抓“三好”为目标,切实加强广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二)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资源共享的合校优势,培育新的体育本科专业和学科建设增长点
1.为了有效利用合校后南通大学的多学科优势,积极创造条件申办运动人体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 经济 " target=_blank>经济科学于一体的体育专业,以缓解社会对体育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并把新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胆改革体育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积极探索体育专业双学位、辅修专业、跨学科培养等体育人才培养新途径。
3.加强体育专业建设管理,不断完善体育专业教学设施,加强教材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体育专业教学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切实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
4.建立严格的体育专业教师、硕士生导师遴选方案,确保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兼任客座教授,拓展研究生学术视野、丰富其学术经历、提高其学术水平,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加强体育科研工作,强调体育科研创新,增强体育科研实力,加大体育科研管理力度,提高体育科研水平
1.强化体育科研意识,加强体育科研管理,制定体育科研激励政策,产生一批优秀成果。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科研奖励与约束政策,逐渐加大科研要求力度。
2.扶持教师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规划课题和省部级研究项目的立项工作,适时出台重大科研项目配套经费鼓励政策。鼓励多学科、院内外团队作战,共同承担重大科研攻关项目。
3.充分发挥体育基础实验室、校内其它专业实验室的资源优势,产生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4.制定体育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有关规定,拓展信息渠道,提供交流学习机会。加大体育科学学院图书资料室经费投入,扩大资料信息来源。
(四)加强体育课程建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真正发挥体育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按照《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全面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不断修定《南通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建立科学的学生体育课学习锻炼评价体系。加大体育师资培训力度,满足学生“自主”接受体育教育时对体育师资的要求。
3.积极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建设,以满足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建立规范的体育课教学管理规定,努力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积极开展体育教学研究工作,不断丰富广大体育教师的素质,改进教学手段。
4.加强体育课考试工作管理,严格学生体育课考试。主动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施网上选课、成绩录入等教学工作。积极组织开设三、四年级和研究生体育选修课。
5.《田径》、《学校体育学》课程冲击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和《运动心理学》以及《运动生理学》等课程冲击江苏省二类优秀课程。
(五)加强运动训练竞赛工作,充分发挥体育竞赛的功能
1.加强高水平运动队规范化建设,制定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运动训练规律的《南通大学高水平运动员管理条例》。为了表彰和奖励取得突出成绩的运动员和运动队,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
2.加强运动员思想教育工作,培养运动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扬团结、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强化运动训练竞赛质量管理,建立教练员竞争上岗遴选制度。大胆聘任国内著名教练员执教学校高水平运动队。
3.加强教练员队伍培训,提高教练员训练竞赛水平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拓展高水平运动队生源渠道,克服一切不利因素将优秀运动员选入学校。严格执行高水平运动员训练课考试管理规定,保证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稳中有升。积极承办江苏省大学生体育竞赛活动,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
(六)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1.积极探索新时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建立学校全民健身活动领导体制。制定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内群体活动计划。制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规定。
2.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做好学生会各单项体育协会组织的业务指导工作。制定体育教师群体工作管理规定。配置开展群体活动所需的运动器材。加强全民健身活动宣传教育工作。
(七)加强体育场馆建设,改善体育教学条件
1.在学校校园建设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做好新校区综合体育馆建设规划方案。抢抓机遇,做好体育场馆建设的立项工作。
2.积极筹措资金,争取社会赞助,加快体育场馆建设步伐,尽快提高体育器材质量。制定体育场馆设施和运动器材管理规定,提高使用率和利用率。
3.建立学校体育产业概念,面向社会搞好体育教育服务、培训服务、科技服务和咨询服务,多渠道增加体育经费收入,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水平。
四、保障和措施
(一)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保障学院和谐发展
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师生员工,以大学文化建设为载体,促进师德校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学院事业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2.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着力提高领导班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能力。
3.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学院事业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密切与广大师生的联系,建立起廉洁、高效的运行机制。
(二)构建科学、高效的内部管理体制,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1.从南通大学成立后学校体育工作所面临的各项任务出发,结合学校体育工作四校区的分布状况,以南通大学成立后实质性融合为原则,构建科学、高效的体育科学学院内部管理结构框架,并以学校要求的以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培养二级学科为基础设置规定精神,形成体育科学学院下属组织机构。
2.按照体育科学学院工作任务的不同性质,明确体育科学学院内部管理权限。制定严格、规范、明确的体育科学学院内部管理岗位工作职责。建立有效的管理人员监督管理机制,形成民主、务实、团结、协作的工作环境。提高体育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以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为动力,推动体育科学学院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3.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组织原则选拔聘任体育科学学院内部各个岗位领导成员,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领导成员竞争激励管理机制。
(三)实施人才工程建设,提高体育师资队伍水平
1.认真落实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行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以及教学辅助岗位人员的聘任工作,创造性地实施具有持续激励作用的人事分配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绩效评价体系,形成有利于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分配激励机制。
2.根据学校人才工程建设行动计划的要求,制定体育科学学院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方案或措施,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支持力度,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全面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素质。
3.优化体育师资队伍结构。通过采取引进、定向培养、委托培养、 出国 " target=_blank>出国学习进修等措施,优化体育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通过加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以及优秀教练员的培养扶持力度,优化骨干体育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