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事业规划  院系规划
南通大学护理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 2006-04-07

一、发展现状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护理学本科专业于2000年3月批准设置,2000年9月招收第一批本科生,已有两届毕业生。目前全日制本科生287名,继续教育学员1290名。
  设有临床护理学教研室、基础护理学教研室、人文护理学学教研室,护理技术实训中心。现有专职教师11名,其中讲师2名;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5名;临床护理兼职教师20名,其中高级技术职称6名,具有硕士学位1名;聘任临床医疗专业教授8名。
  学院实验室用房680m2,有基础护理模拟训练单元20个,高级模拟教学设备4台,设备经费累计150万元。
  科学研究工作处于启动阶段,05年获得学校资助课题3项,其中两项循证护理研究,一项课程建设研究。
  (二)现状分析
  1.外部机遇与挑战
  从我国高等教育和卫生事业改革方向以及国际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看,今后五年护理高等教育将面临着蓬勃发展的机遇。
  一是高等护理教育快速发展和改革带来的机遇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护理本科高等教育在停办30年后于83年恢复招生,到1999年全国仅有19所医学院校开展护理本科高等教育,且招生数量少。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推动了护理教育的快速发展,2005年止,全国共有132所学校开设了护理本科高等教育。快速的发展速度反映了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对护理高等教育来说是发展机遇和挑战。
  二是国家政策的导向以及市场的需求
  2004年卫生部、教育部在《护理、药理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积极发展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要扩大办学规模,以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我国护理人才严重短缺,平均0.99护士/千人口,医护比在1:1以下,且学历层次偏底,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目标要求,到2007年和2010年全国的三级和二级医院的编制护士应达到配备标准(医护比和学历层次),经预测到2010年护士需求在103万以上;目前国家正在修订学科专业目录,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这是护理学科从数量规模到层次规格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护理高级专业人才(特别是本科和研究生)是我国紧缺专业人才,有较大的就业市场。
  三是护士参与国际人才交流与国际就业的趋势
  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护士参与国际人才市场竞争是全球护理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积极探讨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护理专业人才,将促进护理教育与国际接轨,提升护理教育水平。
  2.自身优势与不足
  护理学专业的建设过程伴随着南通大学的组建,新模式、新理念的运用,使他起点较高,定位准确。在师资队伍的组建中充分考虑了护理教育国际接轨的趋势,专业方向可持续发展。实验设备精良,教学手段先进。
  高等护理教育正面临着发展改革,这对新办护理专业来说是个机遇。面对改革,我们处于同一起跑线,通过科学定位和有效的改革措施可以缩短与兄弟院校之间的差距;
  护理学科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但它不是孤立的学科,需要医学、人文、教育、管理、科研等综合知识。南通大学人文教育资源、临床医学教育资源的综合运用为培养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护理学作为新建专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不合理,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层次的师资缺乏,限制了师资引进和招生规模的扩大。目前缺少在护理领域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尚未形成,科学研究基础薄弱。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落实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实施大众化、国际化、品牌化,以特色寻求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主动适应社会 经济 发展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牢固树立教育的质量观、特色观和素质教育观,把握机遇求发展,抓住改革添活力,围绕特色建专业,立足教学创品牌。
  (二)办学定位
  学院定位:教学型。
  目标定位:厚基础,有特色,应用型。
  层次定位:本科教育为主体,适时开展研究生教育,努力做大做好成人继续教育。
  规模定位:“十一五”期间本科护理专业在校生500人,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保持本科成人继续教育规模的稳定发展。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南通服务地方 经济 发展;面向未来培养国际交流护理人才;为我国护理学科的发展、促进人的健康提供护理专业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撑。
  (三)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护理学院将加强本科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托综合教育资源,创新护理教育体系,凝炼多元护理文化,努力打造专业特色。实现从专业建设到学科建设的跨越发展。
  教育教学方面:建设校级专业精品课程3—4门,完成江苏省实验室示范中心的建设并通过评估验收,根据招生规模扩大和重点建设护理临床实习基地3—4个。3年内独立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
  科学研究方面:力争在3年内承担省厅级科研课题,“十一五”期间科研经费力争达到20万。在国内外护理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多篇。学术带头人在省以上的学术组织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师资队伍方面:形成合理的梯队和专业结构,专任教师高职比例力争达到30%,具有硕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选送骨干专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十一五”发展目标进程表
项 目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师资队伍
教师高职比例
研究生学历
46%
8%
65%
12%
72%
25%
80%
30%
80%
人才培养
在校本科生
在校研究生
287
283
320
1
400
3
500
5
专业建设
校特色专业建设
省特色专业建设
校课程建设
品牌课程建设
3
1
5
5
2
1
4
4
1
4
条件建设
实验室面积(m2
建设经费(万)
实习基地(个)
780
150
11
1200
350
11
1200
400
13
1200
410
14
1200
420
15
科研与
交流
科研经费(万)
科研项目(项)
论文、成果(每年)
合作交流经费(万)
1.5
2
15
1
3
2
15
3
10
3
20
3
15
3
20
3
20
3
20
3
三、主要任务
  (一)为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才发展需求,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探讨护理人才的核心能力,完善护理专业培养计划,在同类型院校中,人才培养质量达到领先。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培养优秀的中青年师资为重点,优化师资结构,强化激励措施,加强师资培训,形成师资的选留、培养、聘任、考核与奖励等机制。采取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办法,从数量、专业、学缘、职称等方面完善教师队伍结构,力争在三年内形成一支人员稳定、结构合理、具有护理教育特色的高素质的护理专业师资队伍。
  (三)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专业方向,打造涉外护理专业品牌。增设危重病护理专业。专业课程逐步过度到双语教学。建立和完善课程评估、教师教学水平评估、学生综合评估等制度,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做大做好成人继续教育,让护理高等教育更好的服务社会。
  (四)实验室建设要适应学院发展的主方向,与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服务社会相适应,体现学科特色和优势,实现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为教学研究和地方人才培养提供有利保障和服务。
  (五)护理科研是推动护理学科发展、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护理科研将围绕社区护理、循证护理,护理教育以及护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展开,力争在三年内承担省厅级科研课题。
  (六)积极探讨合作办学路径,加强与国外高校的联系与交流,积极实践中外合作办学。
  (七)建设护理专业文化,以人本、博爱、大同、进取为内容,形成共同向上的行为准则、科学素养、人文理念和团队精神,敢于争先,追求卓越,促进护理专业可持续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保障学院和谐发展。组织教职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专业建设;以专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引导教职工树立艰苦奋斗和创新立业的职业理想;以学风建设为抓手,倡导和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楷模。
  (二)加强制度创新建设,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管理的作用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按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管理方式与运行机制。
  (三)坚持人本管理,在分配和师资培训方面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鼓励青年教师冒尖、超越常态发展、成才。
  (四)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拓展资金渠道。一是瞄准项目申报,获取项目资金;二是做好成人教育,增强自我输氧能力;三是多渠道合作办学,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