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状分析
(一)学院的基本情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由原南通工学院与南通师范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教师以及原南通医学院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组成,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约1200人。目前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类)和软件工程三个本科专业。除承担本院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外,还承担电子信息学院、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其它学院有关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以及全校所有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
学院设有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理论、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5个教研室以及计算机基础教学部和实验中心。实验中心下设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接口与通信、嵌入式系统、微机原理、创新实验室、软件实验室等8个实验室。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人,专任教师8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9人,副高以上合计占25%;讲师28人,占32%;博士1人(博士在读4人),硕士40人(硕士在读15人),硕士以上合计占47%(含在读则为64%)。学院以年轻教师为主,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三分之二。
(二)外部的机遇与挑战
三所原来单科性的学校合并组建成南通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跃上了一个新的层次和台阶。江苏省、南通市对南通大学的建设非常重视,这为南通大学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原三所学校有关计算机专业合并组成了计算机专业学院,给学院的发展构筑了一个新的、更有利的发展平台,使我们能够专心致志地把计算机类专业办好。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南通地方 经济 发展迅速,其中IT技术和产业占有很大比重,可以预见IT行业这种迅猛发展的势头将会保持相当一段时期。南通大学地处苏中核心地区,是南通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这给南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在IT行业发展很快,对计算机技术和人才的需求很大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计算机专业的办学和就业竞争很强。目前全国有数百所学校开办有计算机本科专业,在校生有几十万人。在全国高校所有理工科专业中,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和学生数量是最高的。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发展重心已从规模扩大转变到内涵建设。省内外许多重点大学和先行发展的学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和建设,在学科建设、办学条件和专业品牌等方面已具有相当的基础,形成了一定的优势。这样的形势对我们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和压力。
(三)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在原三所学校有关专业的基础上组建的,原三校各有多年的办学历史,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和积累,三校合并,带来了资源整合的优势。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院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已具有一定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为南通大学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南通大学品牌专业建设点。“十五”期间,我院承担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教育厅和南通市科研项目10多项,曾获得南通市科技进步奖和江苏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奖。
原三校开办计算机专业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93年),但基础还不强,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和师资队伍等方面与省内外其它综合性大学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尤其是科研积累较少,师资队伍年轻,缺少学科核心和领军人物。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定位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南通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框架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努力创新;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规范学院内部的各项管理,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能力。
(二)发展定位
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本科教育,形成合理而有竞争力的本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使本科教育达到综合性大学应有的水平。
类型定位:教学型,逐步向教学研究型发展。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遵循南通大学“立足南通,服务江苏,面向全国”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培养具有完备学科基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体,满足地方和区域 经济 社会发展的广泛需要,同时积极鼓励和促进有潜力的学生向更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发展。 (三)发展目标
进一步加强与地方 经济 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领域的研究和人才队伍培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争取经过五年的建设,在“十一五”末,使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在省内计算机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和地位,在南通及周边地区处于领先水平,成为区域人才资源和技术支持中心,在南通大学众多的学院和学科中处于较高水平。 学科建设:积极组织申报和实施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在项目数量和质量上有较大突破。力争在5年内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以上,省部级项目3~4项,市厅级项目20项。争取在两年内获批设立计算机学科硕士点,于200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到2010年,硕士生的培养规模达到20人以上。
科学研究:提升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的规模和层次,到2010年,年度科研经费总量争取达到300~400万元。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科研水平,取得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科研成果。到2010年,年发表科研论文80~100篇,其中被SCI、EI和ISTP等收录论文5篇。5年内争取出版学术专著1~2部。
师资队伍:到2010年,专任教师规模达到90~100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75%(2008年达到6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15%(2008年达到8%),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达到40%(2008年达到30%)。争取拥有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1~2名。
教育教学: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地方 经济 建设的需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专业,如计算机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专业,争取在5年内新增1~2个专业,到2010年形成一个具有3~4个专业比较合理的本科专业结构,本科生的规模稳定在1200人左右。积极开展课程建设,优化课程体系结构,5年内建成2~3门南通大学精品课程,争取有1门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努力开展教材建设,5年内主编出版教材3~5部,其中1~2部在国家级的出版社出版。 (一)学科建设
总体思想是“凝练科研方向,构建支撑平台,营造学术环境,形成特色优势”,以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带动学科建设。大力加强现有一定基础的计算机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等研究方向的建设,尽快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组织和支持广大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开展科研活动。
大力加强横向科技开发和服务,努力发展科技产业,积极为地方 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我院“十五”期间有科研成果获南通市科技进步奖,“十一五”期间力争有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同时争取能产生在南通市企事业单位得到推广应用、产生较大 经济 和社会效益的成果。 (二)师资队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吸收引进和培养提高相结合的措施,积极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对院内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逐步形成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创新精神好、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
发挥南通大学的综合优势,加强学科交叉。寻求和开拓计算机科学技术与电子、电气、机械等其它工科学科以及理学、 经济 、管理、医学乃至文学等各个学科的交叉联合,扩大和培育学科发展增长点,培养复合型教学科研人才。 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我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大力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学院要制订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激励和引导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迅速成长。
(三)专业建设
进一步加强本科专业建设,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成南通大学品牌专业、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类)专业办出师范类的特色。大力加强对新建的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办出水平,为南通市以及长三角地区软件产业培养适用的人才。
在办好本科教育的同时,积极开拓和发展研究生教育,以研究生教育带动和促进本科办学水平的提高。
积极开拓国际合作办学新途径,争取申报成功和办好与英国贝德福特大学合作的计算机网络方向的专业。通过国际合作办学,引进和吸取国外先进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促进我院专业建设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在抓好全日制学生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等其它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成教质量,到2010年,各类成教学生年招生人数达到100人以上。根据南通及周边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软件产业以及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和需要,开设各类培训班,在促进和引领地方科技人才的成长方面,发挥南通大学应有的作用。
(四)教学改革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5年内承担一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其中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3~5项;获得一批教学研究成果,争取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加强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5年内更新或新建2~3个实验室,如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和网络实验室。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建成15个左右有较高质量的校内外实践、实习基地。积极发展和建设用于研究生教育的实验室和相关平台。
以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增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的就业率达到全省高校平均水平以上。积极鼓励、引导和帮助学生报考研究生,提高学生考研的录取率。
加强面向全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提高全校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掌握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保障与措施
(一)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
在全院师生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师生的政治思想水平。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责任感,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为学校、学院事业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加强学院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能力,科学决策、领导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起廉洁、高效的运行机制。
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在党员中不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充分发挥院党总支、党支部和党员在学院事业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做好离退休老同志工作和统战工作,发挥工会、团委和学生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以制度建设与组织管理为抓手
随着学校全面推进二级管理体制,管理重心的下移,学院内部在有限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下,最大限度地实行有效管理,对学院的发展将显得十分重要。在学校制订的各项管理政策的前提下,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研究制订学院内部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的办法和规章制度,调整、组织和运用好学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目的、有重点、有步骤的实施各项发展目标。在积极争取学校支持的同时,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改善学院的办学条件。
以2007年教育部对我校进行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积极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认真学习研究评估指标体系,对照评估标准找差距、补不足,通过评建工作,使我院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等各方面的组织和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和有效,全面跃上一个新台阶。
(三)以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关键
学科建设是学院发展的重中之重,学科建设的基础是科研。学院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鼓励、促进和组织广大教师开展科研活动,要想方设法为广大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提供条件和服务。
在纵向项目申报上,要组织人员研究课题指南,寻找突破口和切入点,在课题选择、人员组合、申报材料准备等方面发挥好学院的组织和领导作用,整合全院的力量,提高项目申报的数量和质量,提高成功率。
在横向科技开发和服务方面,学院要积极对外联系,组织和带领教师走出去,开拓市场和渠道,了解企业的需求,寻找课题,主动为地方 经济 建设服务。 学科建设的关键是人才,学院要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主动寻求和引进高层次的人才,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高层次的进修和培训,培养和促进自身人才的成长,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打造学科队伍的领军人物。
积极实施“青蓝工程”,做好青年教师“传、帮、带”工作,在青年教师中大力营造学术气氛,促使年轻教师尽快成长,全面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发展的生命线。学院要研究制订好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和实践环节建设,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规范教学管理,不断完善和认真实施学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促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意识,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方面很下功夫,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鼓励和支持教师多开课、开新课、开好课。组合设计出具有自己特色、满足社会需求、反映学科最新发展的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加强学风建设,努力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通过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